用车行车过程中的致命故障 开车的你要时刻检
乡村蝶变满目新
——贡嘎县60载变迁里的民生幸福线
从食不果腹到衣食无忧,从闭塞落后到连通世界,从土坯房到藏式新居,从肩扛手提到物流通达,从“通讯基本靠吼”到5G网络全覆盖……西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贡嘎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乡村全面振兴的号角嘹亮吹响,田野间孕育着丰收的希望,牧场上回荡着幸福的歌谣,一个个村庄在变迁中焕发新生,农牧民群众的日子像格桑花一样,越开越红火。
位于贡嘎县江塘镇最西端的娘索村,距离县城67公里的路途不再是阻隔城乡的“天堑”。漫步村庄,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干净整洁,太阳能路灯整齐排列,村道旁花开正艳,田园里硕果累累,田边沟渠流水涓涓……每一步行走都能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动。
图为娘索村水泥乡村道路。
图为娘索村新装的路灯。
村党委书记拉巴次仁回忆说:“以前,我们村可不是这样。”曾经的娘索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多有不便。2024年,在政府的资金扶持下,娘索村集中力量修路、装路灯、修水渠,村内道路全部硬化,太阳能路灯照亮了村民夜间出行的路,灌溉水渠重新修缮,解决了农田灌溉难题,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图为娘索村新建的停车场。
得益于乡村振兴项目,村民们有了更多就业机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入。“自从村里修好了路,交通方便多了。乡村振兴项目不仅带来了生活便利,也让大家的腰包鼓了起来。项目建设的那四个月里,不少村民去干活,每天能挣200多块钱。村周边还建起了停车场和活动场地,宽敞又干净,搞起活动来特别方便,村民们都很满意。”村民尼琼啦笑着说。
如今的娘索村,不少村民盖起了两层藏式小楼,院里种着鲜花和果树,出门就是小花园。“自从2024年乡村振兴项目落地后,村里变化可大了。村民家门口修起了水泥路,装上了太阳能路灯,还实现了人畜分离,环境卫生变得越来越好了。”拉巴次仁告诉记者,“我们村以畜牧业为主,未来,我们还计划售卖种子、奶渣等农畜产品,进一步带动村民增收。”
农村环境改善后,还成了人们假期好去处。每到假期,孩子们总爱来村里爬山、摘果子,感受乡村独有的野趣。
图为普布仓决一家正在看手机。
图为普布仓决的侄子给弟弟补习功课。
今年刚结束初中学考的列措,趁着难得的假期回到村里的姨妈普布仓决家。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堂屋的沙发上,列措正耐心地给表弟补习功课,勾勒出一幅温馨画面。
图为娘索村村民普布仓决家的家具电器。
普布仓决家中,藏式卡垫铺得整齐,液晶电视、洗衣机、冰箱等各类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现在,村里环境好,生活设施也齐全,孩子上学还享受‘三包’政策,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普布仓决说。
图为娘索村村庄一角。
娘索村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落,逐步迈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成为了贡嘎县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图为沃拉社区新建主干道一角。
乡村升腾,是振兴路上最动人的风景。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甲竹林镇沃拉社区党委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方筹措资金,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社区先后新修和翻建辖区主干道,完善道路两旁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让居民出行更加安全、便捷。同时,对社区灌溉水渠进行全面修缮升级,改造管网,农田灌溉用水得到有效保障。电力设施不断完善,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光纤宽带走进社区每一户居民家中。
沃拉社区老人扎西多吉和村民聊家常。
“60年来,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老百姓的‘吃穿住行’都不愁了,社区接通了无线网络设施,网络也更快了,买东西也很方便。”71岁的老人扎西多吉在家中悠闲地喝着茶,感慨地说道。
社区发展的丰硕成果,最直观、最温暖地体现在居民不断充盈的“钱袋子”上。近年来,沃拉社区充分利用现有各类机械及屋顶铁塔等自愿开展租赁,投入362.69万元购买国有建设用地建设商品房成立西藏贡嘎县沃众水泥预制品有限公司,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终呈现稳定而强劲的增长势头。2024年,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达36.8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4.4万元。
60载光阴流转,沃拉社区旧貌换新颜,群众生活品质大幅提升,幸福指数节节升高。
图为果吉村彩绘墙之一。
乡村之美,不仅在于自然风光,更在于人文艺术的融入。“彩绘墙”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乡村独特魅力的大门。
图为果吉村彩绘墙之一。
踏入杰德秀镇果吉村,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每户外墙上,灵动的农耕画卷徐徐铺展,村巷转角处,俏皮的卡通形象笑意盈盈,墙绘作品与周围的景致交相辉映,果吉村以一场“墙面革命”实现乡村颜值跃升。
图为果吉村彩绘墙之一。
图为果吉村彩绘墙之一。
精美的墙体彩绘将冰冷的围墙转变为装点美丽新农村的文化墙、知识墙和景观墙,成为当地展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我从小在果吉村长大,小时候村里全是土路,上学或出去玩,夏天一身泥、冬天满身土,条件很艰苦。2023年以来,在贡嘎县委、县政府和长沙援藏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村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道路从土路变成了柏油路,人居环境也大幅改善。”果吉村副主任罗桑告诉记者,“以前,村委会仅办理日常证明和社保业务,现在成立了三个协会,还搭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周末,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看书、体验‘电子阅览’,还贴心提供‘一老一小’专属服务,老年人每周一、三、五可以在村里就餐,还能玩骰子。村里与藏香韵味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青稞千层麻花共富工坊,村民收入也有一定提升。去年,村集体经济创收6万元。目前,果吉村人均收入达2.6万元。”
图为果吉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图为果吉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室里小朋友正在看书。
一村一风景、一墙一文化。果吉村以画笔为媒介,将乡村振兴的绚丽画卷呈现在围墙之上,一面面精致的墙绘作品展示了乡村人文底蕴和幸福生活。
图为果吉村老人旦巴正在浇花。
图为果吉村旦巴老人家的小院。
村里的颜值越来越高,村民的日子也跟着添了“质感”。当记者走进村民旦巴家里时,看到他正提着水壶在给门口的几盆天竺葵浇水,粉嫩的花瓣上还挂着露珠。看着花丛里探头的新苞,旦巴眼角的皱纹里也盛着笑意。
“现在多好,每家每户院子里都通了自来水,水龙头一拧清水就来,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走几里山路去背水了,省时又省力。”旦巴笑着说,“村里的路也全都修成了水泥路,出门方便多了,环境也跟着越来越整洁,我们也干劲十足,靠着自己的双手勤劳打拼,盖起了新房,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从“将就住”到“舒心过”,村民日常里的每一处细节里,都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
如今,行走在贡嘎县的乡村大地上,处处能感受到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时光坐标上,乡村振兴的乐章正在这里激情奏响,广大农牧民群众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勤劳的双手描绘着乡村新图景,也向着更加殷实、更富希望的生活稳步前进。
编辑:蒋姬
- 一周新闻排行
- 精彩视频